“2017第十屆中國綠公司年會”在河南鄭州舉行。馬云就焦點問題“虛擬實體經濟之爭”發(fā)表了演講。馬云認為實體和虛擬不應該對立起來,二者完美結合才是未來真正的經濟。淘汰該淘汰的實體經濟,利用互聯網建設信用體系,新實體經濟將隨之誕生。他還表示,如果現在創(chuàng)業(yè)必然不會選擇人才扎堆的互聯網,而是走到線下。機會并非都被馬云馬化騰之流吃光,“每個人要想清楚幾個問題,你有什么,要什么,放棄什么。”
此外,他還指出未來5個“新”將會沖擊中國各行各業(yè),分別是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
中國綠公司年會由中國企業(yè)家俱樂部于2008年創(chuàng)立,采取與地方政府聯合主辦的形式,在每年的“世界地球日”召開,今年年會的主題為“分化與進化:尋找經濟新動能”。
以下是演講全文,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我覺得做CEO主要是兩件事,一是看未來的機會,二是看未來的災難。絕大部分的老板如果看不到未來的機會是沒辦法激勵你的員工,另外一個職責是看到未來有什么災難和麻煩。如果你能知道社會一定會出這樣的麻煩,并且你提前做好準備,就會很成功。所以我自己覺得,作為CEO有兩個職責,全體員工以及所有的人都開始提心吊膽,都未來沒有信心的時候,你必須看到希望所在。所有的人都在暢想未來的時候,你必須看到災難所在,任何一個災難和麻煩,都有可能是巨大的機會。
我自己不斷講一些自己的觀點看法,在座有很多年輕人,我父親是一個很普通的職工,但他對文藝的愛好一直努力,后來做了曲藝家協(xié)會主席,我媽更是普通的人。像我們這些年輕人沒有有錢有勢的父母,沒有有關系的舅舅,我們沒有昨天的積累,沒有今天的資源,唯一要做的事是對未來的判斷。而未來的判斷至少是十年以后,你認為這個會有這樣的問題或者機會,你堅持往這個方向走十年,也許你就會贏得機會。我們不能跟別人拼昨天,也許沒辦法跟別人拼今天,必須要對未來有一個判斷。
“實體和虛擬不應該對立起來”
我對未來30年整個世界的變化會超過大家的想象,未來30年社會矛盾的經歷,各行各業(yè)都會受到巨大的沖擊。在你來看,如果你感到悲哀,它永遠是個麻煩,如果你覺得是個機會,它會你不可多得的機會。因為我是老師出身,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當CEO,今天我接觸了世界上這么多優(yōu)秀的人,我覺得我有這個責任把這些想法跟別人分享,不是我多愿意講話,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擔當,這是一個責任,你必須要去思考。
其實很多人在罵我們,部分企業(yè)說我們把他們的超市、商場搞掉了,但是我自己覺得15年以前我在世界各地講過兩三百次這樣的演講,提醒大家互聯網、電子商務對各行各業(yè)的沖擊。今天既然已經有這樣的資源,還是要告訴大家,未來二三十年這個世界的變化超過所有人的想象力,而且絕大部分人是很倒霉的。
我首先要講到的是任何一次技術革命50年,前20年一定是技術公司的事情,后面30年一定是技術的應用,從過去的20年從互聯網技術將會進入互聯網時代,未來30年任何一個企業(yè)如果你不跟互聯網有掛鉤,如果不利用互聯網去發(fā)展自己的業(yè)務,就會變得比100年以前或者幾十年以前缺乏電一樣可怕,甚至比斷了電更可怕。我還認為,今天不是互聯網沖擊了你,是落后的思想似乎想保留昨天這種想法,不擁抱技術的思考沖擊了你,全世界實體經濟越來越難做,我認為實體經濟從來沒好做過,中國多少企業(yè)在努力,剩下了這么一點點企業(yè)家,他們付出的辛苦是超越常人的。
全世界只有中國把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完全對立起來。我經常聽網上有一句話叫實體報國,我總覺得這句話非常別扭,實體和虛擬不應該對立起來,這樣的完美結合才是未來真正的經濟,也只有中國把互聯網經濟稱之為虛擬經濟,虛擬經濟在歐美主要定義為金融機構,在中國是沒人敢批評金融機構的,因為批評金融機構你就貸不到款。實體經濟的真正定義有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是生產制造,二是流通,生產制造過去的30年中國取得了重大進步,但是流通環(huán)節(jié)我們做得不行,正是因為這樣,我們今天出了大量的問題,包括庫存、積壓和產能過剩,因為我們對市場根本不了解,還是按照想當然在這里做。特別是在美國,經濟受到沖擊以后反思一個問題,為什么沒有抓住互聯網這一撥,而我們這里似乎人人覺得批評互聯網是很光榮的事情,這世界上沒有人想故意害你,而且也不是實體經濟都不好,也有實體經濟好的,特斯拉不好嗎?蘋果不好嗎?所有的企業(yè)今天已經到了這個時候,你還在怪一個技術的時候,那只是你倒霉。
我那次在深圳互聯網IT領袖峰會上也講,100多年前別人說我們是東亞病夫,那是身體上虛弱,但是到今天我們要思考知識結構文化讓我們真正變成網絡病夫,我們在埋怨、抱怨,不學習,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改變適應未來,如果不能創(chuàng)造未來,至少要做到適應未來。
五個“新”沖擊各行各業(yè)
我講了很多遍,還是要想未來在中國十年到二十年以內,五個新一定會沖擊各行各業(yè)。
第一是零售出現新零售,我的觀點是線上線下物流數據必須結合起來,打造新型的零售體系;ヂ摼W企業(yè)從來沒有覺得打敗超市是光榮的事情,超市也不要覺得打敗互聯網是多么值得驕傲的事情,未來零售行業(yè)要學習的不是怎么賣東西,而是怎么服務別人,學會服務是不管你是互聯網電子商務,還是線下零售也好,最重要的事情。一切不是以企業(yè)為本,不是以成本為本,不是以資源為本,而是以人為本。所以零售行業(yè)啟動了第一撥沖擊剛剛過去。
第二撥沖擊是新制造。原來制造行業(yè)以標準化、規(guī);、低成本這些我們聽得最多,所有的MBA都是這樣講,這一套東西很快會全部被個性化、定制化、智能化取代,以前我們希望買的東西越來越標準,今后一定是個性化。如何把個性化的東西標準化,把標準化的東西個性化,我也想告訴大家,出現大數據以后,未來巨大的變革對中國制造業(yè)的沖擊遠遠超過零售行業(yè)。我現在提醒大家,在廣東地區(qū)原來我們以流水線為作業(yè)的很多單位,這些沖擊在十年到十五年以內會非常令人恐怖和擔憂,一切機器設備會越來越機械化。手機本來是一個普通的電話,加入了操作系統(tǒng)和移動系芯片以后,打電話只占20%的功能,80%跟打電話沒關系。手機成為了人身體中的一部分,手機是陪伴你時間最長的,因為世界會變得越來越移動,陪伴你超過了你的父母和老婆。未來的汽車如果加上操作系統(tǒng),交通功能最多不會超過40%,將來只要通過電的東西都會智慧化,所以新制造的沖擊很快就會來臨。而且你如果不去做這個準備,我覺得麻煩的一定是你。
第三是新金融。我理解的新金融最大的變革是由原來的二八變成八二,原來金融機構只要服務好20%的大客戶就行了,服務好國有企業(yè),服務好跨國企業(yè),服務好有錢的企業(yè),然后賺80%的利潤,他們是服務20%的客戶賺80%的利潤,日子過得非常好。但是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八二,也就是你必須要服務好80%昨天沒有被金融機構服務的東西,未來的金融必須是普惠的,未來的金融必須是每個人有公平的套路。如果你今天不去思考80%沒有被服務的,你不去思考金融是讓每個人擁有公平的權力,你沒辦法做,如果你不去思考如何讓金融變得普惠,你不會取得很好的發(fā)展。
曾經有人問我,馬云,你覺得未來支付寶怎么掙錢以及未來的發(fā)展是什么?我說我沒有想象怎么掙錢,就是一個要求,我希望支付寶能夠讓任何一個老太太的權力跟銀行董事長的權力是一樣的。剛好那一天我隔壁有一個老太太說晚上回家晚了,那天斷了電,電費忘了交,老太太大清早起來到銀行門口排隊繳費。那些大行長、大銀行家們叫秘書們去付了錢,我覺得如果手機上按一下,不管是什么長,按一下手機都可以付掉,這個叫新金融。當然也有人講,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競爭得很厲害,我覺得多好,支付寶打了幾十年,所有的政策跟銀行爭,結果人家順水而上,我說很好,只要有人參與,能夠把二八變成八二,這個社會進步,我們都有好處。
第四是新技術。技術在未來的發(fā)展也遠遠超過之前三十年,PC芯片、路由器等等,這個行業(yè)發(fā)展非常迅猛,使得絕大多數歐美地區(qū)和中國的發(fā)達城市充分掌握了IT技術,使得企業(yè)越來越強大。但是未來由于互聯網導致的數據技術,互聯網將成為一個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數據將成為所有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能源。如果這是一個基礎的話,未來在移動芯片、移動操作系統(tǒng)方面誕生的操作系統(tǒng)將層出不窮。所以各種各樣的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這些東西大家不要把它當概念,我這里提醒大家,你聽不懂沒關系,但是不要去抵抗它,聽不懂唯一的辦法把你們公司的年輕人叫過來,如何支持你往前走,更何況這些技術不是要靠大量成本投入下去才能做到的,只要今天相信未來,這樣去努力一定會有機會。
第五是新能源。第一代能源是煤,第二代能源是石油,第三代能源是數據。第一次技術革命以煤為主的能源造成的商業(yè)模式是工廠,第二次以石油為主的商業(yè)模式技術革命誕生了公司,這一次將會以什么樣的公司商業(yè)模式,這個值得所有在座的大小企業(yè)家思考。
建設信用體系,打造新實體經濟
第三個,我認為新實體經濟將會誕生起來。未來三十年會有很多新型實體經濟,剛才我已經講過了,實體經濟就是制造和流通,互聯網的職責就是創(chuàng)造更多的新實體。實體經濟大家講,我們去救實體經濟,我覺得該淘汰的實體經濟必須淘汰掉,不是所有的實體經濟都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的虛擬經濟都是糟糕的。我們對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產業(yè)必須淘汰掉,落后生產力必須淘汰,所以互聯網經濟的主要目的是能夠把虛擬經濟,把信用體系建立起來,和實體經濟互相支撐。
其實新金融的第一步就是打造信用體系。沒有過去三十年的二八理論,中國經濟不可能發(fā)展那么好。但是事實上今天中國很多銀行放貸款依舊是靠抵押,這跟100多年以前的當鋪沒有區(qū)別。以前你去當鋪把東西給它,它把錢給你,這跟現在沒有區(qū)別,因為中國社會缺乏信用體系,沒有信用體系的社會,所有商業(yè)活動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新金融也好,新技術也好,大數據也好,首先為一個社會打造一個真正的扎實靠得住的信用體系。只有建立這個信用體系,所謂的P2P才可能出現,一定會誕生大批的新實體經濟,大家不要覺得實體經濟一定會好,未來實體經濟真正可以普惠,可以持久發(fā)展的經濟才可能好。
機器與人類關系問題
還有一個最近提的新機器人和人的問題,人工智能。我個人覺得,隨著數據的大量產生,對數據的利用已經變成人是不可能,現在有人說我是學數據分析,這個人將來就沒工作做了。因為未來的數據不可能用腦子去算,一定是用人工機器。大數據的大是指大計算,數據是指云數據。很多公司跟我講,我們早就是大數據,他以為東西多就是大數據,大數據的大是大計算,數據是云的意思,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過去的時代,特別是過去二三十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在流水線上特別明顯,未來的二三十年我們將會把機器變成人,機器將會做很多東西。未來肯定有兩個不同的方向,美國現在把AI講的是讓機器取代人能做的事情,這個我不太認同,因為美國是幾個學者提出來,這些學者確實頂尖聰明,他們看到了未來,但是缺乏實踐經驗。我前段時間去美國跟一些學者交流以后,他們搞AI有很多是人的大腦意識在里面,把人腦和機器合在一起,我不太認為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如果我們自己對大腦都不了解,你讓機器去學習,我認為是有問題的。尤其是這兩年吹得神乎其神,人跟機器下圍棋,人輸掉了,機器跟人之間比聰明,人肯定比機器聰明,人類不要愚蠢到誰力氣大,比誰跑得快,比誰更聰明,這些你都沒機會。機器永遠記得比你牢,永遠比你算得快,永遠不會生氣,我們下圍棋的目的就是等人家下一步臭棋,所以我個人覺得機器必須要有自己的思考模式,如果汽車按照人走路應該這么走,但是汽車是輪子走的。所以我的看法是,一定要想辦法,機器要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如果這么做,才有機會讓機器永遠成為人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人類最大的對手。
未來三十年各行業(yè)會產生巨大變革
下面一個問題是未來三十年一個巨大的變革是所有就業(yè)會發(fā)生很大變化。大家可能在網上看到,幾個星期以前杭州有兩個搶錢犯,晚上連搶了三個超市被抓住,結果只搶了1600塊錢,說超市怎么沒錢呢?人家都用手機付錢,F在還有沒有人聽說去搶出租車司機的?沒有了吧,現在司機都是用支付寶和微信,還有杭州有一個要飯的拿一個二維碼。很多的就業(yè)將會失去掉,每次技術沖擊了就業(yè),但是也創(chuàng)新了就業(yè),大家說淘寶、天貓出來以后,對零售沖擊很大,淘寶和天貓創(chuàng)造的直接和間接就業(yè)機會達到3300萬人,這是一個最保守的數字,有沒有商場說我們破產了?沒有,相反原來在城市里面做建筑工人的人,原來建筑工人是很多的,突然這些人到哪里了?送快遞了,原來的復員軍人去干什么了?送快遞了,就業(yè)一定會大型地轉移。
所以昨天大家看到的技術活很多會被取代,我們必須要去思考,甚至包括在座的CEO們,30年以后時代雜志封面的年度最佳CEO很有可能是一個機器人,它記得比你牢,算得比你快,根本不會對競爭對手生氣。過去我們要技術,未來要聚焦文化,而且剛才我問了一個問題,人活到100歲不難,未來隨著大數據、大計算,數據能力的提升,未來我們一定能看到癌癥被攻破,艾滋病被攻破,一定能看到人類活到100歲不是問題。但同樣會看到一些問題,如果沒有就業(yè),你自己怎么活?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十年二十年以后,人類一天工作不到四個小時,休息時間就是很多,因為原來我們一輩子只去了30個地方,今后可能去300個地方,甚至3000個地方,這個世界非常流動。上世紀講的是制造業(yè),未來講的是服務業(yè)如何讓人高興,包括我前兩天去東北看了二人轉,覺得很有意思。中國人有些詞是很難翻譯的,我在美國碰到一些人是搞音樂和電視的,他們問我是搞什么的,我說我是搞文化的,他認為我是搞博物館的。其實娛樂是真正的藝術,讓人快樂,讓人娛樂,這是多好的藝術。所以我覺得未來的世界會變得非常快,很多行業(yè)要定位清楚到底這世界能創(chuàng)造什么價值。
由此可見,由于技術的發(fā)展,教育必須改革,必須發(fā)展。今天早上我跟五個大使討論未來問題的時候,我說告訴大家一個壞消息,未來三十年世界變化非?欤視浅M纯。第一次技術革命產生的結果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第二次技術革命產生的結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第一次技術革命釋放了體能,第二次技術革命釋放了距離感,這次是釋放了腦力,所以未來30年,這個世界的痛苦要比快樂多多了,因為很多問題我們碰到過。所以我覺得教育必須進行改革,我們從叫知識開始叫文化,讓孩子們要有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力,更要有好奇心。對企業(yè)家來講,未來的30年世界不屬于互聯網公司,是屬于用好互聯網的那些公司。
所以給大家最后一個介紹,想清楚今天80后上互聯網的人是17億人,再過10年90后、2000后,這個世界有50-60億人全是互聯網的,你想一想,今天的抵觸有什么用?所以希望大家高度關注“30”,第一關注未來30年,第二關注30人以下的企業(yè),第三關注30歲左右的年輕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未來有希望,有期待,有準備。
(本文轉自今日頭條,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微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fā)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tǒng)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fā)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