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微信生態(tài)釋放的巨大紅利,電商的社交化成為一大趨勢,大量資本和企業(yè)涌入這條賽道,僅最近半年多,社交電商融資額達到數十億美元。從拼多多到京東,在社交網絡上分銷、拼團等新玩法層出不窮,對準一線到四五線,中產到普通消費者等不同層級用戶的爭奪,更像是讓眾多社交電商之間,乃至和傳統(tǒng)線上線下零售商,陷入到了一場久違、全面的洗牌戰(zhàn)爭。 數據顯示,今年,中國社交電商市場規(guī)模預計可達11397.78億元,較去年增長66.73%,越來越多的人群加入社交電商從業(yè)者大軍。京東拼購今年月均增幅超過46.3%。蘇寧拼購今年累計買家數突破3000萬,7月更是同比猛增3650%。 與傳統(tǒng)的通用電商相比,社交電商是依托于微博、微信、QQ等社交網絡的交易行為,具有黏性大、互動強、用戶細分精確等特點。中國電子商務協(xié)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表示,通過社交網絡進行買賣,并不是基于簡單的社交關系,而是發(fā)生在朋友之間的、具有偶發(fā)性的交易行為。 在此過程中,“朋友”或“社群”是核心,因為消費新生代80、90后喜歡固定的圈子。如果利用好這種關系,就能起到推薦和傳播產品、服務的作用。如果存有不正當的目的和手段,就會變成‘殺熟’。基于社交的買賣即便沒有主觀惡意,但若造成了實質性傷害,良心亦會受到譴責。 社交電商已進入比較平穩(wěn)的階段,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應該是注重規(guī)范性、治理假冒偽劣、侵權、欺詐、傳銷等。在面對用戶不斷提高的質量要求時,拼購平臺應摒棄“野蠻生長”模式,優(yōu)化商品質量,才能保持長久發(fā)展。 盡管社交電商今年迎來最大風口,但不能將社交化簡單等同于微博宣傳、微信推廣,更不能把千軍萬馬搞微商當作實體零售轉型的主導路徑,社交電商的關鍵還是在于服務。只有通過社交化的人與人的互動服務,才能提供有個性、有溫度的服務。而通過社交化的用戶服務,進行精準營銷,正是智慧零售的實現途徑之一。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文章轉載:A5創(chuàng)業(yè) 最好的微商城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fā)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