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紅利?
先往小里說:90年代去深圳擺地攤的人,如今都是大老板;04年開淘寶店的人,堅持下來年銷售額輕松過千萬;05年開始炒房子的人,如今固定資產動不動好幾個億;07年開始炒股的,幾乎都是坐等著賺錢;10年玩微博的人都成了大V、12年開始四處轉帖做微信公眾號的人,如今都成了平臺,資質再平庸如今也都融資成功了。
再往大里說:中國房地產資產從十余萬億元增至80萬億元左右;中國的股票市值,從不足5萬億元增至60萬多億元;中國互聯網從個人創(chuàng)業(yè)到如今的總市值突破5000億美元。在這些資產資產狂飆的行業(yè)里,只要有你的足跡或蹤影,都會狠狠的撈一筆。
那么,未來還有紅利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系統(tǒng)的回顧一下“中國的紅利簡史”:
紅利的基礎:豐富的人口
大家一定要記住一點,在大量人口涌向的方位,你提前挖了一個需求的缺口,就是紅利。
所以:紅利的根本要素是充分的人口!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由四萬萬多同胞發(fā)展到1980年的十萬萬多同胞,且在1980年人口資源最為雄厚,有了人就有了潛在需求,就有了廣闊的大市場,這可是毛澤東時代給我們留下的最為寶貴的財富。
雖然那時中國引而不發(fā),但這些人口資源對未來中國三十多年前的經濟騰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我認為無論如何,我都認為毛爺爺才是一位真正的戰(zhàn)略者。
OK,接下來紅利正式開始了!
第一波紅利:商品的流動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幾乎沒有真正在流通的商品,那時即使你有錢也花不出去,因為花錢是需要被批準的,吃飯都是憑糧票,整個社會都把階級斗爭放在第一位,誰要是投機倒把被抓起來比現在的搶劫還嚴重。
所以一旦商品可以流動了,那將迅速帶動整個市場的發(fā)展。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恰恰第一個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嗅覺極其敏銳的溫州人就抓住了這一波紅利,他們從在全國溜街串巷開始做起,后來開始倒買倒賣,進入原始積累狀態(tài)。
第二波紅利:商品的制造
有了商品就有了工廠。當時中國各地開始興建各種工廠,以滿足瞬間擴大的內需和出口,比如紡織服裝廠、化工印染廠,制造業(yè)、和能源消耗初級工業(yè)等等,中國靠著大量而廉價人力資源,成為西方發(fā)達國家加工產品的廉價雇傭軍。中國制造業(yè)就是從這里開始起步,于是很多“個體戶”都開了工廠做了“大老板”,成了又一波紅利的享受者。
第三波紅利:資源的變現
中國的政策放開之后,各地開始亂采亂伐。除了內需之外,還不計成本地向世界各國推銷自己的資源,如稀土、煤炭、有色、石油等,只要能換外錢的,我們都采都伐,山西的煤老板就是抓住這一波紅利暴富的。
第四波紅利:互聯網變革
中國如果沒有互聯網,改革開放的成效就不可能持續(xù)那么久;ヂ摼W是中國經濟的大救星,互聯網紅利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互聯網1.0的紅利——門戶網站、游戲
互聯網滿足人們的第一個需求就是瀏覽資訊,因此當年的四大門戶構成了互聯網的大格局,也造就了一批財富新貴,2000年6月丁磊創(chuàng)辦的網易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2000年7月張朝陽創(chuàng)辦的搜狐也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
同時互聯網也撬開了人類的另一個大需求——游戲,1999年陳天橋以50萬元啟動資金創(chuàng)辦盛大,2004年盛大在納斯達克上市,陳天橋一夜之間成為中國首富,傳奇的故事也登峰造極。
但是,千萬不要以為互聯網的紅利都是被巨頭分享。1999年在興寧市的一家網吧做網管的李興平,僅憑一人之力在業(yè)余時間就做了“hao123網站導航”這種方便大家瀏覽各大網站的工具,后來被百度用5000萬元人民幣+40000股股票股權購買!
所謂英雄不問出處,互聯網把大家拉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2)互聯網2.0的紅利——電子商務、通訊工具
當門戶網站滿足了人們獲取資訊的快捷性之后,購物和社交成了人們的下一個需求。于是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巨頭開始迅速發(fā)展,他們的上市以及馬云的財富奇跡已經人人皆知,我就不在這里提及了。
而后面出現的中國第一批淘寶店主、以及開始販賣四位數QQ號的網友,我倒覺的更值得一提。因為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具備做大事的能力和條件,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潛心思考所處的時代特征,如果洞察到時趨勢和人們需求,不妨提前有點行動,紅利永遠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3)互聯網3.0的紅利——自媒體
隨著互聯網的“去中心化”和“強個人化”。個人的價值必然得道凸顯,自媒體的經濟價值得到體現,自媒體其實分為三個階段:博客、微博、微信。
段子手、網紅這樣的新興產物就抓住了這一波紅利,這也意味著傳統(tǒng)的“造星”手段不再是王道,那種需要出歌曲、去選秀、演電視、拍電影才能出名做明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只要你有特征、才能,互聯網就是展現自己最好的舞臺。
當然,惡俗的炒作也曾成為網絡出名的主流,但是早已被人們遺忘,能夠被銘記的必須依靠真正的才華。
第五波紅利:資產證劵化
1、股市
股票的本質是上市公司向全社會募集發(fā)展資金,發(fā)展之后再向全體股東(持有該公司股票的股民)一起發(fā)放紅利,這種全民參與的狀態(tài)對經濟發(fā)展有非常大的拉動作用,就像鄧小平說的:金融搞活了,全盤皆活!在那個“談資色變”的年代,股份制被視為資本主義的洪水猛獸,而鄧小平發(fā)表講話表示支持。1986年,鄧小平又提出“金融改革的步子要邁大一些!”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誕生了。盡管兩市加起來僅有13只股票,但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社會主義的中國終于有了自己的證券市場!截止到現在,中國股市公出現了8輪牛市,每一次牛市都是一輪紅利!如果沒有總設計師鄧小平挖的這口井,就沒有今天8000萬的吃水人。
2、房市
于是1995年,中國進行了住房改革。實際上已經將房子改造成了一種金融產品,但是在很多人眼里房子就是房子,而如果你把房子看成一種金融產品,你就明白為什么房價總在非理性飆升了,你就明白為什么真正的紅利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當然,無論是股市還是房子,一旦步入完善,都有漲有跌。顯然這兩者真正的紅利期已經過去。
第六波紅利:超級城市化
我們先來看一個詞:城市的虹吸效應,它是指擁有某種核心資源的城市,會通過資源的匯聚將別的地方的人才、資金、公司等資源吸引過來,從而減緩這些地區(qū)的發(fā)展,形成一家獨大的現象。遠的如日本的東京、近的如中國的北京,廣東的深圳、廣州,它們不斷吸引精英資源涌向自己,然后就會對周邊城市成虹吸效應。
因此處于核心區(qū)域的人,意味著擁有了最前端的理念、市場、和政策、資源支持,中國現在就是這種情況:一線城市跟二線城市、二線城市跟三四級城市的資源和創(chuàng)業(yè)條件大不相同,這也是為什么一線城市房價瘋長,二三線城市沉寂的根本原因。目前這種超級城市化帶來的紅利還在繼續(xù),我認為年輕人還有去分享這個紅利的機會!
所以當你意識到中國不僅在城鎮(zhèn)化,還在超級城市化,你才明白為什么在北京上海買房增值更快,原來14年深圳上海的房價依然是被低估的,我們的老百姓真的太缺乏這種知識普及了!
講了這么多過去的紅利,那么未來的紅利在哪里?
只要技術在更新、時代在發(fā)展,那么紅利就永遠存在。
一、新農業(yè)紅利
(1)農產品
1.如何種植出大家放心的農產品?
2.如何將農產品更快更好的送到城市的消費者手里?
(2)農村土地
1、規(guī);N植時代將到來,怎么才能擁有集中種植土地的能力?
2、農村土地開始商業(yè)化,該怎么開發(fā)和利用?
二、智能化
辦公和家居的智能化正在到來,哪些環(huán)節(jié)會讓工作和生活更有趣?
當更高維度的交流都來,我們是不是該從微信轉移了?
虛擬現實之后,電子商務結合VR,是不是又將是一番新天地?
三、消費的提升
在什么情況之下,你的產品價格即使高一點,別人照樣愿意去買?
依靠你的創(chuàng)意和才能,是不是可以為某個群體提供定制化產品?
有形的產品有價,無形的產品無價。
四、90后的新鮮性
如何利用“新新人類”給我們傳統(tǒng)的事業(yè)注入新鮮血液?
所有的傳統(tǒng)經驗和理論都在推倒重建,你是不是可以先行一步?
已經沒落的60后、70后,該如何更好的認知這個世界?
等等……這些都是紅利、
那么享受 “紅利”究竟是一種怎么樣的體驗?
那就好比你忽然看到了一部結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電影。
當然,有時你自己看的時候不知道,看完才恍然大悟。
這就是紅利的妙處,有時可遇而不可求。
但是有一點最美妙:無論你遇到了怎么樣的機會,你最后遇見的都是你自己。
請細細品味……
(本文轉自商業(yè)匯評(微信號:viewswire),作者:水木然,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微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fā)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文章編輯: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tǒng)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微商城,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fā)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