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商家既拼產品,更拼體驗和服務。電商通過線上與用戶連接,但體驗和服務落地只有一條路——回到線下!當前如火如荼的O2O,其本質是服務,更切確地說,是線下服務。
一、線上消費,體驗永遠隔著一層窗紙
自2012年起,O2O從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變成可操作的模式,引發(fā)了各行各業(yè)的革命。傳統(tǒng)企業(yè)遭受電商的沖擊越來越激烈,都在苦苦尋找轉型之路。然而,更多傳統(tǒng)企業(yè)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被迫將手伸向互聯網,由于慣性或對互聯網認識的偏頗,成功轉型者寥寥無幾,更多是不了了之甚至“觸網”身亡。
而今年,與前幾年傳統(tǒng)企業(yè)爭相“觸網”不同的是,隨著O2O越來越被看重,互聯網行業(yè)興起了“下線”之風,阿里、京東、百度、騰訊等巨頭,爭相牽手萬達、永輝、蘇寧等線下渠道,紛紛踏入O2O的殿堂。
消費者的網購習慣已然形成,電商們卻委身下嫁,究竟圖啥?其實只有一個原因——和消費者走得更近!
電商現在已經非常成熟,各行各業(yè)都被電商改造甚至顛覆,消費者也樂于享受“一鍵解決生活所需”的網絡購物。但與此同時,消費者網絡購物的新鮮感已經不復存在,更加趨于理性,網購的興奮點越來越難找。虛擬的網絡購物,再也無法給消費者帶來直擊心底的“快感”。
消費者的對消費體驗越來越看重,而線上消費,很難給消費者帶來直觀的體驗。它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消費者看一眼圖片就下單的沖動越來越少了。
因此,線上企業(yè)缺少線下體驗和消費場景,這是他們紛紛下沉的主要原因。
二、線下體驗,看得到摸得著
線下門店雖然受到線上的沖擊非常嚴重,但依然具有存在的價值,只是具有的功能正在發(fā)生改變。以前,線下門店是消費者進行消費的主要場所,也是商家賴以生存的銷售終端。但,隨著電商興起,懶人經濟大行其道,尤其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足不出戶、坐等收貨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和習慣。對于被稱為互聯網原住民的80后、90后,更是充當著網購的主力軍。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消費者對消費體驗越來越看重,產品好了還不算,賣得爽(配送快、性價比高、服務好)才是真的爽。
因此,線下門店,將不再扮演首要銷售渠道的角色,而成為消費者體驗的可感空間。線下體驗,線上消費,將成為一種趨勢。
阿里巴巴巨資攜手蘇寧,京東線下牽手永輝,線上線下融合,是互相取長補短的的需要。沒有線下渠道落地,光靠線上與消費者關聯,體驗感非常弱,這對體驗為王的消費新趨勢極為不利。線下體驗,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體驗,也是信任關系形成和建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而線下門店、地推導購和終端抓手都是線下企業(yè)的核心優(yōu)勢,這是線上企業(yè)渠道下沉必須依賴的資源。
三、線下體驗店的五個作用
其一,最直接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這是社區(qū)體驗店最顯而易見的作用。社區(qū)體驗店一般開在社區(qū)附近甚至是社區(qū)里面,可以最快響應用戶并快速送達,或方便用戶上門自提,確保配送的時效。
其二,降低配送過程成本。如果要進行長距離配送,自然要投入更多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而社區(qū)體驗店配送因為縮短了距離,配送過程的不確定性降低,同時對物流包裝的要求也降低,這可以節(jié)約不少成本。
其三,提供直觀的體驗場景。社區(qū)體驗店既是終端配送的起點,同時又是顧客上門體驗的場景。對很多消費者來說,社區(qū)體驗店正好為顧客提供了這樣一個直觀的體驗場景。
其四,展示商家形象和服務的前哨。社區(qū)體驗店是商家和顧客交流的有效媒介,不僅是電商展示企業(yè)文化、形象和服務的窗口,也是商家聽取顧客反饋、收集市場一手信息的前線。
其五,線下是建立信任的渠道。現在消費者獲得產品和服務的渠道非常多,但商家想進入消費者心智、獲得消費者信任的成本卻不斷增加。電商與消費者的線上交互非常脆弱,線下面對面的交流更容易建立信任關系。
四、線下服務能力是核心競爭力
這是個商品過剩的互聯網時代,但服務永遠短缺。就商家而言,想借助O2O彎道超車,在移動互聯網大時代取勝,好服務是必需品。O2O的核心價值,就是讓消費者能夠以較低的成本(資金、時間、溝通等成本)獲得超值的服務。因此,撇開企業(yè)賴以生存的產品不說,服務才是O2O制勝之“道”。而對電商來說,線下的服務能力才是體現優(yōu)勢的最佳渠道。
因此,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商家既拼產品,更拼體驗和服務。電商通過線上與用戶連接,但體驗和服務落地只有一條路——回到線下!當前如火如荼的O2O,其本質是服務,更切確地說,是線下服務;ヂ摼W營銷和互聯網技術不過是服務體現和實現的載體。線下服務能力會成為O2O時代,企業(yè)核心的競爭力。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tǒng)盡在Micronet微網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fā)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